<p id="5eon9"></p>
  • <acronym id="5eon9"></acronym>
  • 首頁 > 要聞 > 正文

    財經觀察丨訂單需要“火”,而不是放在“火上烤”

    新華財經|2025年07月16日
    閱讀量:

    分析人士說,所謂的“零元購”或者補貼后的極端低價,對行業造成負面影響,應該通過監管手段讓行業回歸相對有序的、理性的發展。

    新華財經北京7月16日電(可達)15日,一家地方商會的倡議書再度把“外賣內卷”拉回公眾視野。當日下午,遵義市紅花崗區餐飲行業商會發布《關于呼吁外賣平臺停止“內卷式”補貼和不正當競爭的倡議書》。

    倡議書中提及:美團、淘寶閃購(餓了么)近期發起的“0元購”“滿18減18”等極端補貼行為,為爭奪外賣市場份額挑動低于成本價的惡性價格戰,已造成市場經營秩序混亂、行業生態嚴重失衡。

    訂單流量“火”了,原本應該是商家、平臺、顧客皆大歡喜的事情,然而事情卻并不會這么簡單。我們可以來看看一線的情況。

    嘉和一品創始人劉京京近日坦言,“平臺補貼”造成了“顧客享優惠,平臺賺吆喝,商家出大頭”的現象。她直言,“7月以來,平臺發起0元購,還有很多‘滿25減21’、‘滿16減16’等無門檻的外賣券,而且都是大數據精準搶客。這完全是與堂食的不公平競爭!”

    新華財經在線下調研時了解到,線下餐飲門店參與此類平臺補貼有相當一部分要由商家承擔。有商家直言,接到過扣除各種費用后實際后臺顯示金額為負的訂單,有的商家迫于流量選擇承受損失,也有的商家后臺主動取消訂單選擇“抗爭”。

    然而,這個“抗爭”似乎并不現實,否則也不會有上述倡議書中的呼吁。就像倡議書中所寫:(平臺的惡性競爭)導致本區大量餐飲企業經營陷入“不參與則無流量,參與則破價虧損”的惡性循環,更讓大量依賴堂食的實體店遭遇嚴重沖擊、苦不堪言。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向新華財經表示,平臺方通過“補貼換量”是市場行為,屬于平臺抽傭的再分配方式,但不應將成本轉嫁給商家甚至是騎手。

    平臺如此熱衷此類內卷式競爭,或由于“贏家通吃”效應?;ヂ摼W行業并不缺乏“燒錢”換取市場規模的先例,比如曾經的團購、網約車“大戰”,盡管最終難逃流量歸于頭部平臺,但至少形成了增量收益,孵化出了新的消費場景,培養了用戶新的消費習慣。

    然而當下在餐飲行業,結果可能并不會如平臺所愿。

    電商戰略分析師、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向新華財經表示,當下在餐飲業,平臺的過度補貼無法帶來整體繁榮,參與外賣商家陷入成本困境,線下堂食也受到負面影響,使得整個行業被裹挾進來,擾亂了餐飲市場的正常秩序,監管有必要介入。

    速途研究院院長、資深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也認為,這種所謂的“零元購”或者補貼后的極端低價,對行業造成負面影響,應該通過監管手段讓行業回歸相對有序的、理性的發展。

    就在5月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曾針對外賣行業競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約談過幾家主要平臺企業,要求“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有序發展”。

    其實,餐飲外賣背后有著很長的供應鏈,外賣行業訂單超過單日2億單,對于拉動全社會各種資源要素的流通具有正向價值,但這只是整個餐飲行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應從整個行業來著眼看待問題。當實體經濟受到影響,作為鏈接實體與消費者之間的平臺也將難以獨善其身。

    顧客得了實惠,似乎總會是最后的贏家?恰恰相反,如此下去顧客反而可能會成為最大的輸家。

    當顧客習慣了低于成本價用餐,0元配送費,到餐廳吃飯的人只會越來越少!而當有底線,有品質的餐廳都退出了,顧客還能吃到安全的飯菜嗎?當產品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誰又會是贏家呢?

    這并不難得出結果,當一個行業的無序“內卷”已經危及到行業“信譽”,往往等來的只能是市場的萎縮、信用的崩塌以及最后遍地的雞毛。

    一個行業的健康的高質量發展,最終需要的并不是獨贏,更不是均輸,而是多贏共贏。因此,平臺方不應把追求短期目標放在首位,而是要“多一些良性競爭,少一些惡性‘內卷’”,協同實體經濟一同把“盤子做大”才是應有之義。

    ?

    編輯:羅浩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