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5eon9"></p>
  • <acronym id="5eon9"></acronym>
  • 首頁 > 要聞 > 正文

    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從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看城市發展新目標新路徑

    新華社|2025年07月17日
    閱讀量: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五個轉變”——轉變城市發展理念,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轉變城市發展動力,轉變城市工作重心,轉變城市工作方法。

    新華財經北京7月17日電(記者王優玲、樊曦、劉夏村)“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中央城市工作會議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為城市工作作出新的重要部署。

    如何深刻把握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形勢變化?如何理解今后一個時期城市發展新目標新路徑?落實會議各項任務部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部門、地方政府負責人和專家學者。

    主動適應城市發展形勢變化

    這次會議明確提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

    “這一重大判斷不僅揭示了我國城市發展的新特征,也為未來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敝袊鞘幸巹澰O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說。

    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從國際經驗和城市發展規律來看,城鎮化率30%至70%一般被認為是城鎮化快速發展區間。我國已進入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后期,城市發展的內在邏輯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從規模擴張到內涵提質,意味著城市發展從過去主要依靠土地、資本等傳統要素投入轉向依靠知識、數據、技術、管理等新型要素投入,追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蓖鮿P說。

    下一步,城市工作如何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會議提出“五個轉變”——轉變城市發展理念,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轉變城市發展動力,轉變城市工作重心,轉變城市工作方法。

    “‘五個轉變’是對當前和未來形勢的深刻認識,是對既往發展模式和路徑的主動揚棄?!敝袊鞘幸巹潓W會理事長楊保軍說,城市發展規律證明,以往大規模增量擴張的老路已一去不復返,與其被動應對,不如主動適應,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新路子。

    “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特色發展”“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更加注重統籌協調”,楊保軍說,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要求城市工作改變過去重建設、輕治理,上項目、求速度的發展模式,更加關注人的需求,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要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治理軟實力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個著力”明確城市發展“施工圖”

    城市是復雜的有機生命體。立足城市發展的系統性、復雜性,會議以“七個著力”明確新時代城市工作“施工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說,“七個著力”與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標緊密呼應,既包括硬件提升,也涵蓋軟件建設;既著眼當下突出問題,又謀劃長遠發展,體現了對城市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工作重點任務與“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目標相對應。對比十年前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此次會議提出的目標更加豐富全面。

    創新被置于城市發展目標的首位。楊保軍說,會議要求“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其涵義除了科技創新、治理創新,還包括很關鍵的體制機制創新。城市工作需要深刻把握增強城市發展動力活力的內在要求,做好改革創新“大文章”。

    在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方面,會議強調“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崔愷認為,這是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的科學選擇,既是遏制大城市“虹吸效應”、破解“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徑,也能為中小城市注入發展新動能。

    在美麗城市建設中,“推動減污降碳擴綠協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在韌性城市建設上,“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在文明城市建設中,“加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提高市民文明素質”。王凱說,這些部署根據新發展階段特征進行了豐富拓展,形成了更加全面的城市發展實踐指引。

    統籌協調推進城市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會議要求“深刻把握城市工作的系統性復雜性,著力提高落實各項任務部署的能力”。

    專家表示,城市工作涉及經濟、社會、生態、文化、安全等各個方面,涵蓋規劃、建設、治理、運營、維護等各個環節,需要各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在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上強化協作。

    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司長陳少鵬說,下一步,要一體化推進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科學制定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抓實抓細完整社區建設、老舊街區改造、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重點任務,協同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快構建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謝海霞表示,要強化規劃統籌引領,引導各地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差異化發展。健全規劃實施體檢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統籌優化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大力支持城市更新。

    俯瞰神州大地,690多座城市星羅棋布,如何避免“千城一面”,發揮各自特色?會議提出“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專家表示,不同能級城市所承擔的職能不同,發展路徑不同,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各地應當依托自身的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經濟基礎等,制定差異化的實施方案,防止“一刀切”或簡單照搬其他城市的“經驗”。

    江蘇南通,濱江臨海、緊鄰上海,是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南通市委書記吳新明說,南通將以共建長江口產業創新綠色發展協同區為抓手,主動探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持續強化與上海、蘇南的產創協同、交通互聯、服務共享,助力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設。

    站在新的起點、踏上新的征程,各地因地制宜、真抓實干,必將開辟城市工作新局面,建設成一座座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

    ?

    編輯:劉潤榕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