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解讀】離岸風險管理工具“上新” 債市高質量對外開放更進一步
香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是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料其將和互換通形成合力,幫助外資機構對沖利率風險。參與人民幣債券交易的境外投資者在境內外市場進行操作必然會增強兩個市場之間的聯動性,有利于提高現券穩定性和流動性。
新華財經北京11月24日電(王菁)中國債券市場高質量對外開放再迎新舉措。11月24日,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簡稱“香港證監會”)公告稱,擬推出中國國債期貨合約,為境外機構投資者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自2017年債券通上線以來,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國債穩步上升,對相關避險金融工具的需求日漸增加。2023年5月份,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互換通”)正式上線運行,推動銀行間利率衍生品市場進一步發展。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各類境外投資者參與人民幣現券市場,其對人民幣利率風險管理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離岸金融機構、境外投資者等都對國債期貨持期待態度,此次香港推出國債期貨的舉措符合預期,獲得市場機構的積極反饋。
業內人士表示,香港離岸國債期貨的落地將進一步完善國債基準利率曲線,有助于提升債券市場流動性并降低買賣差價,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債券的國際參與度和認可度,進而推動中國債券市場持續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加強境內外市場聯動?離岸國債期貨聚焦中長期利率風險對沖
據了解,香港證監會24日在官網公告稱,擬推出中國國債期貨合約。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簡稱“香港交易所”)正進行相關的準備工作,包括建議修改相關規則。香港交易所將盡快公布相關細節和推出日期。
公告顯示,在香港推出中國國債期貨,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內地相關監管機構的大力支持,其能為境外機構投資者提供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便利其進一步參與境內國債市場,從而促進國債市場的健康發展。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繼推出互換通和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合約后,中國國債期貨合約的上市,為海外投資者增加了對沖內地資產風險的工具。這是將香港打造成為領先風險管理中心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尤其是對于用作對沖以內地資產為基礎的股票和固定收益產品而言?!?/p>
據悉,香港證監會與中國證監會此前已就跨境衍生品建立了緊密的監管合作安排,包括分享監察信息和提供法規執行協助。這些安排將有助于維護市場廉潔,并有利于更好地評估與促進中國國債期貨合約的長遠發展。
渣打香港及大灣區金融市場主管曾繼志對新華財經表示,“渣打香港很高興香港擬推出中國國債期貨合約,此舉除了讓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境內國債市場,促進內地債券市場及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外,同時亦豐富了本港人民幣計價產品及離岸人幣債市發展模式,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span>
“此前,渣打中國已成為國內首家獲準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的在華外資銀行。我們將繼續協助各地投資者參與內地資本市場,支持內地開放金融市場的發展?!痹^志補充道。
中信期貨研究所金融研究部副總經理、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張菁對新華財經表示,“香港離岸國債期貨的開通是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料其將和互換通形成合力,幫助外資機構對沖利率風險。未來,互換通或主要聚焦于中短期限的利率對沖,離岸國債期貨或主要聚焦于中長期的利率對沖?!?/span>
另一方面,香港離岸國債期貨有助于加強境內外市場的聯動。張菁解釋稱,“參與人民幣債券交易的境外投資者在境內外市場進行操作必然會增強兩個市場之間的聯動性,有利于提高國債現貨市場的穩定性和流動性,促進形成完整、準確、可靠的國債利率體系,推動形成離岸人民幣價格曲線。此外,由于國內和香港國債期貨交易規則和時間的不同,境內投資者可以通過觀測香港市場的表現來作為境內市場情緒的參考,從而通過情緒方面的傳染來加強境內外市場的聯動?!?/span>
回顧香港債券業務的發展歷程,國家財政部自2009年開始連續15年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央行亦已建立在港發行中央銀行票據的常態機制。從2021年開始,深圳市人民政府連續三年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海南省人民政府亦于2022年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進一步豐富了香港市場人民幣金融產品。
同時,為支持更多內地地方政府在香港發債,香港立法會通過了香港政府的建議,將豁免利得稅的優惠涵蓋所有內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港發行的債務票據,并已于今年3月31日起生效。
此外,香港特區政府亦帶頭發行人民幣債券以推動市場創新和持續發展。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浩濂此前介紹,今年六月,香港財庫局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成功發行接近60億美元等值的綠色債券,其中包括150億人民幣綠色債券。
債市開放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首批離岸國債期貨參與機構或以配置型為主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成效顯著,2002年我國開始允許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內交易所市場債券,是我國債券對外開放的起點,之后隨著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CIBM Direct(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投模式下直接交易服務)、債券通以及互換通的開通,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參與我國債券市場,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也不斷提升,利率風險管理需求也不斷增強。
11月中旬,人民銀行上??偛?、上海清算所、中央結算公司和債券通公司相繼披露的境外機構10月份持有境內債券相關數據均有所增長,部分指標連續兩個月回升,顯示出境內債市與人民幣債券的吸引力明顯增強。在此情況下,香港離岸國債期貨的開通會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我國國債對外開放的程度。
人民銀行上??偛繑祿@示,截至10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24萬億元,約占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托管量的2.4%。從券種看,境外機構的主要托管券種是國債,托管量為2.08萬億元,占比64.2%;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債,托管量為0.72萬億元,占比22.2%。按月度變化來看,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規模已經連續兩個月回升,此前8月和9月數據的增幅分別為100億元和500億元。
中央結算公司同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境外機構在中央結算公司托管債券總量28619億元,分渠道來看,“全球通”渠道托管量為22763.14億元,“債券通”渠道托管量為5855.86億元,“全球通”渠道占比為79.54%。與9月末相比,托管量增加372.75億元,其中“全球通”增加214.71億元,“債券通”增加158.04億元。
從交易狀況來看,人民銀行上??偛繑祿@示,10月份,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現券交易量約為1.17萬億元,日均交易量約為650億元。中央結算公司數據則顯示,境外機構當月交易結算總量為11180.76億元。其中,“全球通”渠道現券交易結算量為3127.74億元,質押式回購交易結算量為1871.14億元,買斷式回購交易結算量為69.85億元,共計5068.73億元;而“債券通”渠道當月的現券交易結算量為6112.04億元。
外資對人民幣債券龐大的持倉量和交易量使得其對利率風險管理的需求急劇上升。今年7月份,在債券通正式開通六年之際,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就曾指出,債券通“北向通”投資約四成交易集中在5年或以上期限的債券,缺乏有效途徑對沖相關利率風險,對國債期貨有很大需求。
從國內現券市場外資結構來看,據新華財經統計,截至11月23日,配置型外資數量占據絕對優勢,占比約為80%,其中主要以境外銀行、境外央行和境外保險公司為主;交易型外資機構的數量較少,主要包括境外證券公司、境外基金公司和境外其他資產管理機構。
張菁認為,后續離岸國債期貨的參與機構或呈現“配置型機構為主、交易型機構為輔”的特征。其中,配置型的客戶或主要包括已經通過債券通持有國內債券現貨的銀行、券商、QFII、保險、一些主權機構和基金公司等;而交易型客戶或主要包括主動型基金、量化基金和自營交易機構。?
從交易策略的角度來看,張菁進一步預測稱,“配置型機構可能主要關注利率風險管理和現券替代,交易型機構或主要關注套利策略和方向型策略。除了利率風險管理的需求外,一部分配置型機構或會使用離岸國債期貨作為現券的替代,起到降低資金成本的作用。交易型機構可以做跨市場或者跨品種的套利策略,而對于量化基金和自營交易機構等機構或需在市場成熟后參與規模才能上去?!?/span>
展望后續,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新華財經表示,“一直以來,人民幣債券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多樣的投資選擇,依托其與全球市場之間的相對獨立性,有助于分散投資風險。監管層傾聽國際投資者聲音、不斷完善國內債券市場的基礎設施,預計隨著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持續加深,國際債券投資者將不斷增加對境內人民幣債券的配置?!?/p>
?
編輯:王柘
?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