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5eon9"></p>
  • <acronym id="5eon9"></acronym>
  • 首頁 > 要聞 > 正文

    【新華財經調查】騙局打著穩定幣旗號翻新,警惕被“暴富陷阱”忽悠

    新華財經|2025年07月23日
    閱讀量:

    調查發現,打著穩定幣旗號的詐騙套路層出不窮:從具有迷惑性的“假空投”鏈接、冒充投資專家的“高回報”陷阱,到以“鑫慷嘉”為代表的穩定幣騙局,不法分子借穩定幣的匿名性、跨境流轉等特征,誘導投資者入局。

    暫無

    新華財經上海7月23日電(記者 王淑娟 魏雨田)穩定幣是投資機會嗎?小心掉入“暴富陷阱”。今年以來,穩定幣在全球市場熱度飆升,“幣圈”亂象隨之卷土重來。新華財經記者調查發現,打著穩定幣旗號的詐騙套路層出不窮:從具有迷惑性的“假空投”鏈接、冒充投資專家的“高回報”陷阱,到以“鑫慷嘉”為代表的穩定幣騙局,不法分子借穩定幣的匿名性、跨境流轉等特征,誘導投資者入局。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騙局常疊加著跨境洗錢和二次詐騙等行為,增加了資金追查的難度。目前,深圳、蘇州等多地監管部門密集發布提醒,不法分子利用“穩定幣”大做文章的非法活動已冒頭。

    法律界人士也表示,不法分子常常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穩定幣”等看似高深的專業術語對他們的騙局進行包裝。實際上,這些術語可能只是用來掩蓋其詐騙目的的幌子。公眾面對“高回報”的誘惑時要保持理性,不要被這些花里胡哨的術語所迷惑。

    (實習生劉子萌 制作)

    穩定幣全球爆火,幣圈騙局借勢重來

    近期,穩定幣在全球市場熱度飆升,成為投資者追捧的“香餑餑”,但這股熱潮也被不法分子盯上,淪為新型金融詐騙的溫床。一些不法分子刻意混淆穩定幣的支付屬性與投資屬性,借虛擬貨幣概念包裝騙局,手段花樣翻新,讓不少投資者防不勝防。

    記者調查發現,常見的詐騙套路中,“假空投”是典型手段。原本,“空投”是項目方為推廣新的虛擬貨幣,向特定數字錢包地址免費發送代幣的營銷行為,如今卻被騙子仿冒——他們制作“假NFT空投”鏈接,實則為釣魚克隆站。

    “一旦點擊鏈接并授權賬號密碼,錢包里的資產會瞬間被轉走?!币幻拈T“炒幣”者透露,騙子還會組建“托兒群”,通過偽造交流氛圍誘導他人點擊虛假鏈接,授權后資產即遭洗劫。

    另一類高發騙局則是冒充投資專家,以交友、理財為幌子行騙。廣東的張女士就曾中招。她對記者透露,她被朋友介紹的所謂“穩定幣低風險高回報項目”吸引,對方宣稱“類似比特幣,門檻更低,是錯過比特幣后的新機會”。

    在對方誘導下,張女士先在場外交易平臺用人民幣購買泰達幣(USDT,又稱U幣,與美元1:1掛鉤的穩定幣),再轉入虛假投資網站?!捌脚_初期顯示盈利豐厚,但充值的錢根本提不出來,等發現被騙時,對方早已失聯?!?/p>

    值得注意的是,泰達幣因匿名性特征成為穩定幣主流,也成了詐騙分子的“首選媒介”。近期備受關注的“鑫慷嘉”騙局便是典型案例,目前平臺創始人已失聯,網傳涉及超200萬名投資者、涉案金額超100億元。

    據記者了解,該平臺盜用迪拜黃金與商品交易所(DGCX)名義在境內非法展業,先后以原油期貨、大數據、虛擬貨幣投資等概念,要求參與者繳納1000泰達幣作為門檻費成為會員,并按層級發展下線給予不同比例返利。

    這些資金盤常以“穩定幣是未來貨幣”“打造Web3綜合金融生態”等話術包裝,將騙術偽裝成“時代新風口”。通過虛構“去中心化金融協議”“跨境投資”等概念制造信息壁壘,以低風險、高回報誘惑投資者,而詐騙團伙借助穩定幣的特性,可完全繞過傳統金融監管,實現資金快速跨境轉移,讓一波又一波投資者淪為被收割的“韭菜”。

    詐騙手法升級,跨境洗錢隱蔽性增強

    根據記者調查,當前很多資金盤都是典型的“龐氏騙局+跨境洗錢”疊加的金融詐騙,而且借著穩定幣這個新型金融工具,極大地提升了騙局的隱蔽性與詐騙資金跨境轉移效率。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肖颯指出,相比傳統的銀行轉賬方式,穩定幣交易流程相對簡單且更容易逃避金融監管。例如,在“鑫慷嘉”案中,大量資金通過眾多虛擬錢包地址流轉,要確定這些錢包的實際控制人,進而追蹤資金流向,難度極大。

    “從技術方面來看,USDT在區塊鏈上的交易記錄雖然可以追溯,但如果使用混幣器等工具可能會切斷資金流向?!笨档轮菐鞂<?、北京京師(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劉誠冬透露,鑫慷嘉“崩盤”之前通過混幣器將USDT拆分轉移至多個匿名賬戶,導致追蹤資金最終去向陷入困境。

    令人唏噓的是,這類披著穩定幣、去中心化等概念的資金盤騙局背后,還有不少投資者甘冒風險自愿參與“博傻游戲”。在一些社交平臺上,關于“鑫慷嘉”相關評論中有投資者仍在尋覓新項目“回血”,例如“奧拉丁”“VAX”“AKAX”等類似騙局層出不窮。這些違法項目在社交平臺常以“橡木”等暗語宣傳,隱蔽性極強。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迪拜黃金和商品交易所(DGCX)就曾聲明:“在中國并未設立任何合作伙伴關系或關聯機構?!甭暶魍瑫r提醒公眾,參與未經授權的活動可能會導致經濟損失,DGCX不對這類損失承擔責任。

    社交平臺上,一些投資者分享被騙經歷的帖子評論里,常常出現名為“專業鏈上追蹤”的信息,這些賬號宣稱可通過區塊鏈溯源資金,從而追回損失。但業內人士提醒,此類服務可能隱藏著“二次詐騙”的風險。因為虛擬貨幣的交易存在匿名性和跨平臺流轉等特性,資金追回難度極大,不法分子利用受騙者被騙后的急切心理收取高額服務費,最終不僅無法挽回損失,還可能導致財產二次受損。

    監管明確非法屬性,盲目投資或將血本無歸

    作為一種虛擬貨幣,穩定幣掀起了“全球狂歡”,挑戰也如影隨形。專家指出,穩定幣相關的違法犯罪活動已形成跨區域、高技術、產業化等特征。

    雖然香港開始探索穩定幣發行,但內地尚未納入監管。因此,所有打著“穩定幣”旗號的金融活動在內地均為非法。實際上,7月以來,北京、浙江、深圳等多地監管部門已密集發布“預警”,警惕穩定幣淪為非法集資、洗錢、詐騙工具。

    然而,官方的密集預警在部分狂熱的投資者眼中卻被解讀為“項目太火引發同行嫉妒”,甚至認為是“政府為項目正式落地做壓力測試”,對潛在風險視而不見。

    知恒(上海)律師事務所刑事律師劉正要指出,當下國內那些披著區塊鏈、USDT、礦機、任務平臺外衣的虛擬幣理財項目,本質是“新瓶裝舊酒”的龐氏騙局,看似打著“金融創新”旗號,實則是非法集資、傳銷與詐騙的集合體。

    肖颯指出,騙子們常常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穩定幣”等看似高深的專業術語,來包裝他們的騙局,讓普通公眾望而生畏,不敢質疑。但實際上,這些術語可能只是用來掩蓋其非法目的的幌子。公眾要保持理性,不要被這些花里胡哨的術語迷惑。

    “虛擬貨幣不具備法償性,相關交易不受法律保護?!眲⒄硎?,無論是購買USDT、比特幣還是以太幣,這類投資行為在中國內地均不被認可,一旦出現虧損或平臺跑路,法院大概率不會支持民事追償請求;在刑事案件中,一旦涉及非法經營,傳銷,開設賭場等犯罪,即便涉案資產為USDT等虛擬幣,公安機關也會依法凍結、扣押,并在法院定罪后按非法所得處置變現后予以罰沒。

    ?

    編輯:王春霞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