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7月1日
創業板再融資“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明確,進一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上半年港股IPO募資規模超千億港元。上半年股權募資額增逾四倍,強監管倒逼投行告別通道思維。
新華財經北京7月1日電 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三大共識勾勒A股下半年投資藍圖 券商中期策略建言緊抓AI主線
從多家券商2025年中期策略看,下半年,外部環境改善、內部政策加碼以及市場流動性充裕有望形成推動A股震蕩走強的合力,A股上市公司整體盈利水平有望改善從而帶動ROE(凈資產收益率)企穩回升,以AI為核心的泛科技板塊的投資機遇值得重視。
住建部6月2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設口袋公園4.8萬多個,綠道超過12.8萬公里,增加健身設施18萬多件;6月23日,國家體育總局對《城市體育消費活力提升指引》行業標準公開征求意見……健康消費相關的政策紅利加速釋放,折射出健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健康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專家認為,促進健康消費的系列政策舉措,將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健康消費大市場,進一步推動市場規模增長、業態模式創新和消費結構優化。
上半年,在市場回暖與監管重塑共同作用下,A股股權融資市場悄然迎來變革。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場股權募資總額升至7610.29億元,同比大增401.72%。高速擴容背后暗藏行業變局:中信證券、國泰海通、中信建投三大券商以50.06%的股權承銷份額包攬過半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半年內開出超40張投行罰單,直指盡職調查缺失、內核程序失效等行業痼疾。伴隨著政策層切斷規模掛鉤收費機制,投行業正經歷從發行通道到風控專家的生存邏輯重構。
上海證券報
??“資金遷徙”迎來變局時刻:股基發行大幅回暖 ETF申購超3700億元
資金流向迎來變局時刻。從基金發行市場看,上半年新發權益類基金規模近2400億元,創2022年以來新基金半年度發行規模新高,投資者對權益資產的信心明顯提升。除新基金發行維持較高熱度外,今年以來指數化投資趨勢加速形成,大量資金借助ETF入市。數據顯示,截至6月27日,今年以來ETF凈申購額為3725.03億元。
??創業板再融資“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明確 進一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6月30日,深交所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業務指引第8號——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下稱“指引”),明確了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用“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的范圍、具體認定標準等具體事項,進一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指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占比超六成,這些公司具有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非資本性支出金額較高等典型特征,對資金使用靈活度有較大需求。本次明確創業板“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的認定標準,增強了制度的適應性,符合相關標準的上市公司再融資將不再受30%補流比例限制,無須提前規劃資本性支出項目,融資靈活性得到有效提升。經初步測算,符合創業板“輕資產、高研發投入”標準的上市公司共計200余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證券時報
隨著2025年上半年收官,證券從業人員的流動情況逐漸清晰。保薦代表人隊伍經歷連續5年增長后,今年上半年驚現下滑,減少超300人。曾作為“金領”的保薦代表人,其數量變動折射行業環境的變遷。深圳一家中小券商的高管向記者透露,投行業務“去產能”趨勢或將延續3年至5年。
近日,中泰證券研究所員工周某陽轉行跨度較大,引發業內熱議。他在朋友圈里透露,他轉行從事高中科創教培(涵蓋實驗設計、數據獲取、科研報告寫作及自主招生面試輔導等全流程服務)。記者注意到,券商從業人數在2022年至2023年見頂之后進入持續減員通道中。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券商最新從業人數為32.91萬人,較2024年末減少超7000人。
證券日報
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火熱。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年內港股共有43只新股上市,首發募資合計1067億港元,數量和規模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3%、708%。近期港股IPO節奏明顯加快,僅6月份,就有15家新股在港上市。此外,6月底還有多家企業扎堆遞表。港交所官網顯示,僅6月25日至6月30日,就有39家企業遞交上市申請。當前,港交所IPO儲備項目相當豐富。按最新公告日計,目前還有超200家企業的狀態為“處理中”。
今年7月1日,新公司法施行滿一周年。一年來,作為企業風險減量的重要工具,董責險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日益成為上市公司高管履職的“安全閥”。從職能角度來看,董責險的“保單價值”已從單純的風險轉嫁工具逐漸進階為公司治理工具之一。然而,與成熟市場80%以上的滲透率相比,我國董責險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面臨市場認知不足、信息披露不完善、投資者對董責險的態度分歧較大等挑戰。
截至6月30日,共有28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有19家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呈現不同程度地增長。大多數預計利潤增長的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業績向好得益于國際市場的拓展、毛利率提升、產品結構調整、降本增效等因素。
?
編輯:胡晨曦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