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信用體系融合發展示范樣板
7月4日,由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組委會主辦、北京信用協會承辦的“信用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會議中心召開。珠海市發展和改革局黨組副書記、珠海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熊穎進行了主旨演講,聚焦“大灣區數據跨境與粵港澳深度融合”主題,闡述了信用數據跨境融合的時代背景、粵港澳大灣區信用體系融合路徑探索,以及邁向信用數據跨境協同的未來圖景。
珠海市發展和改革局黨組副書記、珠海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熊穎
破局與機遇:信用數據跨境融合的時代背景
熊穎指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區域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資源要素加速流動,信用數據作為重要的信息資源,其跨境流動對于促進大灣區的經濟合作、金融創新以及社會協同發展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珠海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與港澳陸橋相連的城市,是全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雖是廣東省陸地面積最小的城市,但以全省1%的土地、2%的人口創造了全省3%的GDP。珠海人均GDP位居全省第二,全國14,是珠三角地區發展空間最廣、環境最好、政策最優的城市之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增長極。
2024年珠海邊檢總站共查驗出入境人員2.03億人次,其中拱北口岸出入境人數超1.1億人次,客流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口岸之首。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車流超過555萬輛,其中港澳單牌車數量超過300萬輛次。
“這些數據都表明珠海與港、澳的密切往來。珠海市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核心戰略任務,圍繞港澳協同發展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對接服務體系。通過搭建政策銜接、產業協同、民生互通等系列平臺,持續深化與香港、澳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經貿往來、要素流動、規則銜接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大灣區建設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邁進 ?!毙芊f表示。
在這樣一個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的背景下,珠海啟動探索搭建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務平臺,進一步促進三地的協同發展,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新動力。
實踐與創新:粵港澳大灣區信用體系融合路徑探索
據熊穎介紹,珠海市依托“信用珠?!本W站打造了面向粵港澳企業提供多元化跨境信用服務的平臺——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務平臺。通過平臺從推動內地信用數據出境、吸引海外信用數據入境、境內外信用數據雙向融合三個路徑,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在商貿合作、民生服務、金融服務、人才流動、標準互認、政策共享等多方面深度融合發展。
推動內地信用數據出境,助力跨境合作與民生融合。珠海市發展和改革局在市委網信辦指導下,平臺完成了信用數據出境風險自評估和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率先打通政務信用數據合規出境環節,實現公開版信用報告合規出境,支持境外免費查詢珠海市超40萬家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
平臺結合港澳金融機構需求,定制灣區合作版信用報告,并建立線上授權查詢機制,實現灣區合作版信用報告授權出境,為企業“出?!痹鲂?。
為破解珠澳跨境社會救助"數據壁壘高、核查效率低、風險管控弱"三大難題。珠海市還依托平臺,集成澳門居民在珠海的房產登記、商事登記、婚姻登記、社保醫保繳費及死亡記錄等關鍵數據,革新傳統函件核查方式,建立高效協同的跨境核查與加密傳輸機制,實現政務信用協查結果安全出境,為澳門特區社會工作局開展跨境救助信用評估提供精準支撐,促進珠澳民生領域深度融合,打造跨境政府協同治理新樣板。通過平臺可拓展應用至跨境糾紛調解、跨境追索、跨境司法訴訟等場景。
吸引海外信用數據入境,賦能金融普惠與企業發展。由于三地個人信用信息跨境難,導致港澳居民在內地金融授信門檻過高。比如,港澳居民需有內地不動產證明或是世界五百強的高管,才能獲得內地信用卡或信用消費貸款。為此珠海市聯合香港融資行業從業者協會和澳門融貫國際投資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打造香港居民信用評價體系和澳門居民信用評價體系,實現港澳居民信用評價結果入境,并與中國銀行珠海分行、民生銀行珠海分行建立跨境信用促港澳軍民信用貸款合作機制,推動從總行層面助力港澳居民獲得內地信貸。
平臺積極與中國信保、廣西征信、平安壹賬通、鄧白氏等權威信用服務機構深度合作,為內地企業提供普惠的境外企業信用報告查詢服務,實現海外企業信用報告入境,幫助內地企業核查境外企業信用狀況,規避外貿經營風險。同時,吸引眾多優質信用服務機構入駐平臺,打造跨境信用服務超市,實現境外信用服務資源入境。珠海市與香港品質保證局深度合作,引進香港中小企業貸款綠色評定服務,助力企業獲得低息綠色貸款和綠色項目政府補貼;引進香港權威持牌評級機構(芳信亞洲評級有限公司)的發債企業信用評級服務,助力企業在香港發行債券,推進內地信用評級服務與國際接軌;積極與中國信保合作,推出資信紅綠燈、全球行業資信服務、國別資信服務一系列跨境貿易信用風控工具,為外貿企業保駕護航。
境內外信用數據雙向融合,促進跨境信用互認與政策共享。珠海市聯合港澳相關單位共建優質誠信企業和誠信店兩大激勵機制。珠海市首次將37家澳門企業、10家香港企業納入珠海市優質誠信企業名單,推出30條跨境信用聯合激勵措施。聯合澳門消委會、香港品質保證局,以及中山、江門等灣區城市,制定《誠信店評價規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消費信用領域的灣區標準。在港澳居民信用評價體系基礎上,拓展創新應用,構建跨境信用評價、跨境信用貸款、跨境信用調解、跨境追索合作、跨境失信懲戒的跨境信用金融服務閉環,推動跨境金融協同發展。
展望與共建:邁向信用數據跨境協同的未來圖景
跨境信用體系融合探索僅僅是一個開始,珠海將持續完善跨境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拓展跨境信用評級、聯合獎懲等應用場景。通過搭建更多元化的合作平臺,加強與港澳及國際信用機構的規則對接,推動跨境信用服務標準互認、結果互信、監管互助,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信用體系融合發展的示范樣板。
打通數據壁壘,建立灣區信用數據共享機制。聯合香港、澳門、深圳、中山、江門等灣區城市,共同制定灣區信用數據共享的規則和標準,依托“信用中國”“信用廣東”平臺,建立灣區信用數據共享機制,打破灣區城市之間的數據壁壘。
加強國際合作,制定統一的跨境信用標準。聯合東盟國家、上合國家、葡語系國家等國家的權威信用服務機構,制定統一的跨境數據采信標準、國際信用報告標準,提高國際信用報告的規范性和一致性。為各國企業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商業環境,降低跨境交易的風險,提升國際經濟合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推動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