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5eon9"></p>
  • <acronym id="5eon9"></acronym>
  • 首頁 > 信用 > 正文

    吳晶妹:信用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思考與展望

    新華信用|2025年07月04日
    閱讀量:

    7月4日,由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組委會主辦、北京信用協會承辦的“信用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會議中心召開。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信用管理學科帶頭人吳晶妹進行了主旨發言,聚焦“信用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主題,闡述了信用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概念和關系、信用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緣由和帶來的機遇挑戰。

    b38c1e0a6721b74af7678c6b078ec1a.jpg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信用管理學科帶頭人? 吳晶妹

    信用經濟與數字經濟有什么關系?

    吳晶妹表示,數字解決了信用長期缺乏載體的問題,使信用具象化、量化,按信用多少配置資源成為可能。經濟賦能信用經濟,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網絡、可落地應用的渠道,使信用的記錄和信用的評價更加透明與公平,使信用的風險評估和管理更加精準和高效,實現了以信任為基礎的、突破時空限制的信用交易。

    ?“數字技術解決了廣義信用無法被準確刻畫的難題,使信用評價更加豐富全面,使信用參與資源配置成為可行?!眳蔷谜J為,過去,由于對信用內涵認識的限制,更由于技術和數據的缺乏,廣義的、三維的信用刻畫是無法進行的,特別是對誠信度與合規度的測評?,F在,數字經濟下的數字技術及產業發展,海量的數字與即時的記錄,使對信任的評價變得越來越客觀、覆蓋更廣、應用更便捷、成本更低,極大地擴展了信用經濟的深度和廣度。

    信用反哺數字產業,助其獲取融資資源并實現快速發展。數字產業屬于科創技術類,很多企業都是輕資產運營,在傳統的以廠房、土地、設備等實物資產抵押獲得融資的方式下,這些企業很難獲得融資。信用作為融資工具持續支持著眾多產業的發展,數字產業也不例外。以深圳為例,截至2024年9月末,深圳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貸款規模1.26萬億元,同比增長11.12%。數字賦能信用,信用又反哺、反作用于數字,數字產業在信用的加持下,更多的參與了資金的配置,獲得了更多的融資資源。

    吳晶妹指出,信用賦能數字,使數字經濟的深度和廣度獲得了巨大的發展?,F在各行各業都需要信用記錄、信用評級與評價、信用報告等。這些信用需求不僅促進了產業數字化服務規模的擴大,同時使其有了信用要素靈魂,可以伴隨著信用進入各行各業,產業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數字與信用是雙向奔赴,互相賦能,信用更加活躍和透明,數字更加鮮活有生命力。信用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有利于降低社會交易與管理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與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信用經濟與數字經濟為什么會融合發展?

    吳晶妹從歷史演進的角度進行了闡述,信用經濟一直發展緩慢,直到計算機和數字技術出現并普及,信用才找到了合適的數字載體而快速發展。當數字產業逐漸成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的增長點與亮點,數字經濟到來了,社會的生產生活都數字化了,信用也隨之數字化了。當信用作為要素開始廣泛參與資源配置和社會治理,信用經濟到來了。從歷史演進看,信用經濟與數字經濟不是天然一同產生的,但是是天然的走在一起的。

    其次,從現實的合理性上看。信用經濟與數字經濟是客觀存在并不斷發展的現實,是不同視角下的新的發展階段,都遵從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在推動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促進公平與效率等方面,有著一致的作用和融合的基因。黑格爾認為,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數字經濟和信用經濟走到一起,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現實需求的必然選擇。

    再次,從經濟理論上看。數字經濟主要是從生產視角、從在經濟增長中產值、產業結構的突出性與重要性來看的,信用經濟主要是從交換、分配和消費的角度來看的。馬克思曾指出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是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四個環節,其中生產起決定性作用,其他對生產亦會反作用。

    目前,數字產業的生產能力和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巨大,推動了新質生產力的產生與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數字化的信用價值在分配、交換和消費中的作用,催生了更活躍更進步更公平的新型生產關系。數字經濟與信用經濟的融合,實質上是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的內涵不斷豐富和實現形式不斷發展進步。

    信用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帶來機遇與挑戰

    吳晶妹以信用研究的視角,從誠信建設、信用規則、信用交易、信用數據資源等方面探討了信用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所面臨的諸多機遇和挑戰。

    誠信建設的理念、方式與路徑將更多的數字化,建立良好的可量化的信任關系成為社會廣泛訴求。信任關系將更多的以信用承諾、信用檔案等數字形式記錄與存儲和評價。這個服務市場是藍海。但還需要信用服務和數字技術服務攜手攻克一些理論與實踐難題,其中比較核心的就是能表達信任水平的誠信度的界定與測量。

    信用規則借力數字化形式,從熟人社會拓展至陌生人社會,成為基本規則。人們遵守信用規則的基本情況,通過數字化可以具體的呈現為事前事中事后的行為軌跡、具體獎懲的記錄與信用修復的情況。這是一個新的市場,空間廣闊。那么,現在的社會到底有哪些重要的信用規則?一個企業或自然人怎么做就算信用合規了?做了什么就會被懲戒,懲戒到什么程度?我們需要挑戰與解決當今社會信用合規度的界定與量化這個難題,交出時代答卷。

    信用交易在數字化的推動下迅速發展,產品多樣且風險復雜多變。目前銀企之間的資金借貸、企業間的賒銷供應鏈、電商平臺上的信用消費等等,信用交易產品豐富,規模龐大,風險點也越來越多,人們對信用評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那么,在當代,信用交易及風險的變化有什么特征?影響信用風險的基本要素究竟有哪些?就是要解決踐約度的界定與度量,這在實踐中很重要。

    信用數據資源是數字經濟與信用經濟融合發展的產物,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的財富,需要創新信用數據資源的管理與應用。對這類財富的管理與運用,以前我們沒有太多的經驗,國際經驗也不多,而且也無法照搬。目前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這類財富還會快速增長。所以,創新管理制度、搭建實踐操作體系已迫在眉睫,應成為社會信用體系高質量和健全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亮點。

    新華財經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