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5eon9"></p>
  • <acronym id="5eon9"></acronym>
  • 首頁 > 信用 > 正文

    2025年6月信用領域大事記

    新華信用|2025年07月03日
    閱讀量:

    a60ed59e6d3244a686b98ac68cc14a5e.jpeg

    新華信用北京7月3日電(分析師 宮晴晴)2025年6月,信用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新華信用(www.credit100.com)進行了梳理和盤點。

    1、國務院對外公布《政務數據共享條例》

    6月3日,國務院對外公布《政務數據共享條例》,對政務數據的目錄管理、共享使用、平臺支撐等工作進行部署。條例作為第一部促進政務數據共享流通的行政法規,標志著我國政務數據管理邁入法治化新階段。條例從行政法規層面系統性構建了政務數據共享制度,進一步明確了數據提供、使用部門的權利義務,規范政務數據采集、歸集、共享、使用等全過程行為,推動解決當前政務數據共享的制度障礙和發展藩籬,有助于更好發揮政務數據在提升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和政務服務效能、全面建設數字政府等方面的作用。

    2、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的通知》

    6月5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的通知》,對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進行修訂。此次修訂在堅持原有制度框架的基礎上,對評價的檔次、依據等做了調整:一是在原有法院判決案例和相關執法行政部門處罰決定的基礎上增加了審計報告、審計信息、審計移送處理書等案源信息。二是將“一般”“中等”“嚴重”“特別嚴重”四檔失信等級調整為“失信”“嚴重失信”“特別嚴重失信”三檔,并相應從嚴調整了評價標準。三是精準加大懲戒力度。對失信行為涉及向醫療保障部門(含醫藥集中采購機構)工作人員行賄的,或在國家組織集中帶量采購中圍標串標的企業,一律按“特別嚴重失信”頂格處置。對“特別嚴重失信”生產企業,在中止其全部產品在評價省份的掛網、投標資格的同時,中止其涉案產品在所有省份的掛網、投標資格。四是完善相關程序。進一步完善失信行為的糾正措施,鼓勵企業通過降價糾正,不再保留慈善公益捐贈的方式。

    3、金融監管總局擬規范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管理

    6月6日,金融監管總局起草的《關于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管理的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共31條,對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管理作出規范,運用信用監管手段,威懾遏制違法違規行為。征求意見稿審慎界定名單列入范圍,明確將金融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等主體受到金融監管總局或其派出機構行政處罰或監管強制措施,且性質特別惡劣、情節特別嚴重,嚴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和社會正常秩序的,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對嚴重失信主體的管理措施,并嚴格規范名單管理程序,明確了列入名單滿3年將移出名單并解除管理措施,規定了事先告知、異議處理等程序,充分保障相關主體知情權、申辯權。同時,建立信用修復機制,鼓勵嚴重失信主體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列入名單滿1年可按規定申請提前移出,明確了提前移出條件、審核期限等。

    4、第二批16個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全部通過驗收

    6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發布《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公布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2023—2024年)驗收結果的通報》。文件指出,經綜合評估,北京市海淀區、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遼寧省沈陽市、吉林省長春新區、上海市徐匯區、江蘇省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福建省廈門市、江西省新余市、山東省青島市、湖南省郴州市、海南省三亞市、重慶市渝中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等16個試點地區均通過驗收。文件表示試點地區在試點工作中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完善信用承諾制度、推進信用品牌建設、優化信用消費環境、促進信用信息共享、加強誠信文化建設方面形成和積累了一批典型經驗做法,對助力當地文化和旅游市場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5、央行發布8項重磅金融舉措:設立個人征信機構

    6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2025陸家嘴論壇宣布八項重磅金融開放舉措,其中,“設立個人征信機構。為金融機構提供多元化、差異化的個人征信產品,進一步健全社會征信體系?!睘橹匾e措之一。

    6、市場監管總局:深化質量融資增信

    6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開展質量融資增信工作更好幫扶中小微企業的通知》,明確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讓質量融資增信工作更好惠及廣大企業,更有效幫扶中小微企業走質量效益型道路。文件要求,各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加快出臺質量融資增信工作政策措施,推動定制開發質量融資增信專項產品,促進質量融資增信要素信息共享,優化質量融資增信辦理服務,引導用好質量融資增信資金,持續創新推動質量融資增信工作,加強質量融資增信工作培訓和宣傳,加大質量融資增信工作保障力度。

    7、《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健全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

    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6部門聯合對外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推出19條重點舉措,其中“健全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作為重點舉措之一要求: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加強消費領域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支持征信機構依法依規深化對消費領域信用信息的共享應用,精準識別各類商戶、消費者信用狀況,打造滿足消費領域金融服務需求的專業化信用產品和服務,以信用建設推進信用貸款投放。推動行業協會、商會信用體系建設。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營造誠信守法的營商環境。

    8、水利部:全國首次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工作圓滿完成

    據水利部6月24日官網消息,2025年以來,水利部在全國部署首次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工作,對全國21.3萬個取用水戶完成了信用評價。信用評價結果顯示,2024年度全國取用水領域信用狀況總體良好。等級為“信用良好及以上”的取用水戶約21.1萬個,等級為“信用一般”和“信用較差”的取用水戶約0.2萬個。據悉,2024年7月,水利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實施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的指導意見》,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工作作出總體安排和部署。通過開展信用評價,進一步增強了取用水戶規范取用水的意識,促使取用水戶自覺規范取用水行為,加快推動違規取水問題整改,推進失信行為信用信息修復,為完善信用評價制度體系提供了實踐基礎。下一步,水利部將及時總結信用評價工作經驗,不斷完善激勵懲戒措施,加快出臺《取用水嚴重失信主體信用管理辦法》,制訂《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技術導則》技術標準,指導各流域管理機構和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規范開展信用評價工作,不斷提高取用水監管工作水平。

    9、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制度的實施方案》

    6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制度的實施方案》對外發布。方案著眼于信用修復制度的有效實施,從十個方面對信用修復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范。方案提出,統一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完善失信信息分類標準,明確信用修復申請渠道,簡化信用修復申請材料,壓實信用修復辦理責任,明確信用修復辦理期限,同步更新信用修復結果,健全異議申訴處理機制,協同推動破產重整、破產和解企業高效修復信用,規范征信機構使用信用信息行為。

    新華財經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